昨天,一个文字上的朋友发微信问我:“朱铁志死了,是吗?”一时令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谁是朱铁志?转眼,微信上就被朱铁志刷屏了。原来,朱铁志他是著名杂文家,《求是》杂志的副主编,昨天在办公室自缢身亡。
说起来,好像这些年我也在写杂文,几乎每年出的杂文精选,上面都有我的文章。说不上是杂文家,杂文写手总还算一个。但是,居然却不知道朱铁志的名字,看来,的确是我孤陋寡闻了。或者说,我其实根本没进这个圈子,只是在圈外打打杂。很多我熟识的朋友,都在称道朱铁志的道德学问,看来,此人的确不错。但是,由此引出的问题,就变成了另外一个——一个有才华的好人为何要自杀?
看微博上,我的另一位朋友,似乎也可以算是杂文家的孙立平教授,就这个事儿劝大家有点爱好,最好跟他一样,迷迷摄影,旅游也好,实在不行,就打打麻将。否则,在这个时候,会很难受的。言外之意,没点爱好,这样难受下去,说不定就抑郁了,然后……。
劝良知尚存的朋友有点别的爱好,摄影也好,旅游也好,实在不行,麻将也凑合。不然,你心理很难承受。//@张晨初艺术空间: [伤心]//@员外世家搜狐:见多识广又清高的人,自杀概率就高。所以,想要活着,要么闭上眼睛少看点,要么邋遢点不要清高。[抓狂][害羞]
清华孙立平2016年6月27日 09:24
很不幸,我不爱好摄影,也不喜欢旅游,更不会打麻将。按孙立平教授的标准,似乎很玄了。幸运的是,我的所思所想所为,都不怎么分裂。想了就说,说了就做。我的职业就是一个教书匠,自打跟学校闹翻之后,没有什么人管我,有课上课,下课就走人。没有什么人强求我干什么,也不需要做一些自己根本乐意做的事儿,说违心的话。仔细想想,大概就是因为这个,我才活了下来,否则,老是分裂,老是扭曲,说言不由衷的话,做昧着良心的事儿,时间长了,任你是铁人,也会崩溃的。
其实,真的崩溃乃至于自杀的,都是些认真的人。那些成天无可无不可之辈,那些挖空心思惦记着钻营之辈,基本上都活着好好的,风生水起。时代越是扭曲,他们活得越好,越有滋味。这个扭曲的时代,就是他们的天下,他们的机会。世道黑,他们比世道还黑。朱铁志先生,大概写杂文写得太上心了,也太把自己写的杂文当回事了,一旦现实需要他躬行自己讨厌讽刺的一切的时候,如果长时间难以适应,就是一个隐患。
这样的人,唯一的活路,是选择走开,把自己变成一个自由职业者,饿不死,也饱不了。但是,扭曲一定会小很多。可是,人生在世,每每身不由己。体制内扭曲,但体制内的好处也多,即使自己不在意,家人能不在意吗?周围的人,家乡人能不在意吗?顾虑一多,也就走不了,只好继续扭曲。有的时候,觉得自己已经可以适应了,但最终还是适应不了,不知哪一天,哪个导火索点燃,悲剧没准就发生了。在这世界上,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,也许,朱铁志先生有着不能为外人道的理由,不得不待在那个本不该他待的地方。
人活在世上,是不应该抱怨时代的。生不逢时的牢骚不仅没有意义,而且无聊。一个良心未泯之人,如果不能像孙立平教授那样疯狂地到处拍照,或者像邻居们那样没黑没夜地打麻将,还是学会自我放逐吧,记住,这个世界,也许并不需要你的才华!
看开点。或者,假装看开点。